是甘肃南行旅游线进入甘南州的第一站,拉卜楞寺为川甘青康边境最大之喇嘛寺,青海回军与拉卜楞藏军冲突,后始有甘肃省府划拉卜楞入甘肃境内,为汉回藏经济中心,南番(即在拉卜楞南部一带之藏人)每年秋季,商业权十之九在河州(即临夏县)回人手中,他曾组织一藏民文化促进会于拉卜楞,黄教在事实上使藏族大多数之男子尽作喇嘛,河州是中国西北回教圣地,中国西北回教中主要的宗教、军事和政治人物。
大夏河的相关连接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是甘肃南行旅游线进入甘南州的第一站。夏河多深谷高山,自古为“将兵略地”,因藏传佛教文化独特,风情浓郁而有“小西藏”之称。现有人口13万,面积8037.7平方公里。县城海拔2800米,年降水量516毫米。总人口8万人(2004年)。
过一上下二十余里之山陵,计行六十里至拉卜楞。拉卜楞寺为川甘青康边境最大之喇嘛寺,教权支配区域甚广。有活佛曰“嘉木样”。现任“嘉木样”系西康理化人,汉姓,现其全家皆住拉卜楞,其兄黄正清被任命为拉卜楞保安司令,掌军政大权,其黄,弟数人,亦皆被指为“活佛”,分掌教权。
拉卜楞本为青海循化所管辖,民国十七八年时,青海回军与拉卜楞藏军冲突,黄正清败走,与嘉木样逃往兰州,寺院为回军所焚。后始有甘肃省府划拉卜楞入甘肃境内,另设夏河县。此为刘郁芬主甘政时事。
拉卜楞寺规模甚大,有喇嘛近千人。其寺院建筑,远视之如洋楼,红墙金顶,光耀夺目。初至此者,直如身临十里洋场中。寺院独成一区,普通人不能居住。东约三四里为商业地带,为汉回藏经济中心。其贸易之大宗,为出口之皮毛,入口之粮食杂货。南番(即在拉卜楞南部一带之藏人)每年秋季,以大宗皮毛运至此间,交易粮食布匹而归,每年贸易总额,约二百万元,商业权十之九在河州(即临夏县)回人手中。
黄正清与格桑泽仁友善,颇具有相当近代知识,人亦精强有作为,他曾组织一藏民文化促进会于拉卜楞,并创办一藏民子弟学校,惟规模不大,成效无多。盖藏民多黄教,黄教在事实上使藏族大多数之男子尽作喇嘛,喇嘛不结婚,不事生产,终日念佛,只知消费。故藏族之经济,无由发达,人口尤只有减少,绝无增加之可能。经济上,人口上,黄教给予藏族之前途,以致命的阻碍。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朝,努力奖励黄教,并不是一番好意,乃是促进西藏民族之衰落,以免边陲多所顾忌耳。
藏族女多于男,故男子有供不应求之势。拉不楞为藏、回、汉三族杂集之地。汉、回人在此经商者,多为单身男子,而从拉不楞四乡来拉不楞市场交易者,以女子为最多,因此事实上形成一种极随便之男女关系。因与汉、回人经常接触之结果,藏人女子亦渐习于修饰。知洗脸洗澡,施用脂粉等事。藏女对所愉悦之男子,能毫无顾忌的与之交往,家庭社会均不以为怪。不过,此间尚未形成固定之娼妓制度。黄正清曾下令禁止藏女之绝对自由的性行为,而因事实所至,禁令终无效果。此亦为黄教之流弊,从根本上更正,始能望藏族之男女关系,走入正规。
记者二十八日离开拉卜楞,顺大夏河谷地东北行,行一百四十里,出土门关始得开旷地,二十九日更行六十里至河州。河州是中国西北回教圣地,中国西北回教中主要的宗教、军事和政治人物,以出于河州者为多。城池并不特大,且在平原地上,亦不险峻。然而河州之名气,却震动西北各族人之耳鼓。回人初到河州,非常的高兴。这是他们的老家,是他们财产的集中地,是人口的集中地,是各种运动的策源地。河州虽然是甘肃的地面,因为宗教和种族关系,却由青海军队布防。河州人除对甘肃负担各种捐税之外,又要负担青海的各种需求。城内汉人较多,城外几尽回人。十七年国民军与回军在河州作战的痕迹,至今还可以清楚的看见。
大夏河的水质污染
大夏河发源于青海省同仁县达布热地区,在我省甘南夏河县桑科乡入境与桑科曲合流成为大夏河,在临夏境内流程90公里,是临夏境内流程仅次于黄河的河流,是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仅临夏市用于灌溉的农田就达4.6万亩。
大夏河水质恶化,使得本来水资源紧缺的临夏各地,又面临着水质型缺水。市、州各级政府部门为此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大户,兴建污水处理厂,整治河道垃圾等,但治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据当地政府负责人讲,临夏市工业基础薄弱,沿岸工业企业大多是科技含量低、规模比较小的民营企业,企业治理投资较大,个别企业法人代表的环保意识薄弱,向河道中偷排和违排污水现象时有发生,而地方环保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对企业排污缺乏相应的监控措施。对于一个缺水的地方而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得到的只是一时之利;而水环境恶化,势必影响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大夏河从青海入甘肃,由条条支流汇聚成河,她在滋养着沿岸人们的同时,也接纳着两岸制造的各种污染。随着流程的延伸,大夏河十分无奈地由清变浊,水质恶化。大夏河养育着沿岸的各族儿女。他们热爱这条母亲河,时刻关切大夏河的环保问题。在桑达公路建设中,为保护大夏河源头一块湿地,夏河县聘请了环保专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查看评估,向省交通厅申请,对施工线路进行了改道。为杜绝新的污染源,临夏州环保部门严格审查控制水污染项目,先后有5家外地的造纸厂、皮革厂、玻璃厂欲在临夏建厂的申请被坚决否决。同时,一座日处理量3万吨的临夏市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为了启动天然草场恢复建设和退牧还草项目,有关各方投资5650万元,正在为大夏河创造清丽的明天。
大夏河水利风景区在哪里
东乡县大夏河水利风景区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西北部,大夏河东岸、刘家峡水库南侧,景区总面积43.4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09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奔驰沟丹霞地貌、黄龙伸爪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民族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河滩库区鸥鸟群集,水鸭嬉戏,村庄隐敝,桃林茂密,椒树映红,山清水秀,空气清爽,形成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2013年被甘肃省水利厅以甘水办水管发[2013]586号文件命名为甘肃省水利风景区。
大夏河发源于哪里
大夏河,甘肃省中部较大河流,属黄河水系。古名漓水,源于甘南高原甘、青交界的大不勒赫卡山南北麓。南源桑曲却卡,北源大纳昂,汇流后始称大夏河。
大夏河经夏河县城东北流,出土门关进入临夏盆地,过临夏市后至康家湾注入刘家峡水库。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715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咯河、铁龙沟、老鸦关河、大滩河及牛津河等。土门关以南为上游,石质山原,海拔2500米以上,气候湿冷,除太子山有少量林木外,余均为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场。土门关以北为下游,流经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植被较差,暴雨、泥石流、滑坡严重,但大夏河川台宽谷区农业发达,北塬、永乐等渠道灌田各在万亩以上。另有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一座。回、汉、东乡等民族多从事农耕与商业,生活富裕。
大夏河的地理位置
大夏河水源有两处,北源出自青海同仁县南部经多洼进入甘肃夏河县,西源出自夏河县西部的加威也喀东南侧,两源在夏河县桑科汇合,形成干流,最后在临夏县汇入刘家峡水库。主河道全长二百零六公里,总流域面积七千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它不仅解决了沿河百万人口的饮水和工业用水,而且年发电量在一万零二百四十六万千瓦时。大夏河经夏河县城东北流,出土门关进入临夏盆地,过临夏市后至康家湾注入刘家峡水库。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715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咯河、铁龙沟、老鸦关河、大滩河及牛津河等。土门关以南为上游,石质山原,海拔2500米以上,气候湿冷,除太子山有少量林木外,余均为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场。土门关以北为下游,流经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植被较差,暴雨、泥石流、滑坡严重,但大夏河川台宽谷区农业发达,北塬、永乐等渠道灌田各在万亩以上。另有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一座。回、汉、东乡等民族多从事农耕与商业,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