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坂,为什么大阪原来叫做大坂为什么后来要改为大阪

概述大阪是日本关西的第一大城市是日本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也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大阪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奈良时代的古皇宫难波宫遗址、平安时代的大会佛寺、江户时代的丹珠庵和明治时代造币局的泉布观等,大阪大阪市与东京(区部)同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工业生产规模仅次于东京(区部)”地理位置日本第二大城市、重要工商业城市、水陆交通中心、著名历史古城、大阪府首府——大阪(おおさか)。

日语中大阪与大坂有什么区别

现今的“大阪”名称则出现于江户时代,并在明治时代后取代“大坂”而成为正式地名。之所以将“坂”改写为“阪”,是因为“坂”字可拆解为“土反”,带有不祥的含意。另有一说法是,明治新政府上台后认为“坂”字又可拆解作“士反”,也就是武士叛乱的意思,当时官员在文书上为了避讳而改用“阪”字,就阴错阳差地成为正式用法。

大坂,为什么大阪原来叫做大坂为什么后来要改为大阪

大阪简介及详细资料

概述

大阪是日本关西的第一大城市是日本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位于本州岛西南部大阪湾东北岸,向南经纪淡海峡和纪伊水道通太平洋,向西经明石海峡与濑户内海相通。同时作为日本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濒临濑户内海,大阪自古以来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门户,也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曾有几代日本天皇在此建都(公元313~412年,645~683年),因此名胜古迹众多。大阪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奈良时代的古皇宫难波宫遗址、平安时代的大会佛寺、江户时代的丹珠庵和明治时代造币局的泉布观等。东区还有丰臣秀吉修建的大阪城。

大阪

大阪市与东京(区部)同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在本州西南部大阪湾东北岸。人口254.1万(1986),仅次于东京(区部),为日本第二大城。面积212平方公里。由26个区组成。古称浪速、难波,后名大坂。明治初改作大阪。古代曾为中日交通要冲。1583年筑城后商业繁荣。1868年开港,1874年铁路通达。运河网发达,号称“水都”。1889年设市后工业迅速发展。阪神工业地带的核心。工业生产规模仅次于东京(区部)。轻重工业综合发展,化学、机械、钢铁、金属加工、出版、印刷、电机最为重要。西部临海地域为重化工业集中区。海陆空交通枢纽。出口钢铁、录像机、机械、金属制品等。进口工业原料、矿产品等。西日本文化中心,有国立大阪大学等高等学校多所和大阪城、四天王寺(593年建)等古迹。周围多卫星城市,相互毗连,为东海道城市地带的一环。

地理位置

日本第二大城市、重要工商业城市、水陆交通中心、著名历史古城、大阪府首府——大阪(おおさか),位于本州岛西南部,坐落在淀川下游两岸的大阪平原上,濒临大阪湾,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300余万,市内河道纵横,水域面积占城市面积的1/10以上,河上1400多座造型别致的大小桥梁将整个市区连为一体,既有“水都”之称,又有“大阪八百八桥”的说法。

自然气候

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5℃~16℃。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霜雪较少。大阪位于温带,本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百川之城,一年四季分明。一年中最佳的旅游时间莫过于春秋两季。春季气候温和,您可以观赏到盛放的樱花,还有大阪处处可见的玫瑰,一派春日活泼的景象。而在秋天当地的树木全部披上红衣,著名的日本红叶又成为一道漂亮的风景线。

旅游景区

大阪市的北区和南部构成了大阪的主要城市核心部分,北区通常是商业和行政的中心地点,而南部的区域则是休闲娱乐为特色,也是大阪真正夜生活的代表区域(北区的大阪火车站附近也分布著一些咖啡、酒吧、居酒屋等休闲设施)。大阪市通常景点为城市风光、寺庙、商业等类型。其景点主要集中在市区中的北区、难波和心斋桥为中心的南部大阪市中心区(习惯性地称作南区,但实际上并无此行政区设定)、位于东南部的天王寺区、以及位于海港方向的港区天保山一带。

城市风光主要是一些大厦、瞭望观景台、博物馆、美术馆等景点。寺庙主要包括一些历史古迹和当地的寺庙,如大阪城、天王寺等。商业类型主要指城区内的商业街、上午公园及摩天轮、主题娱乐公园等景点,如日本环球影城、道顿倔商业步行街、天保山摩天轮等。浏览大阪市大概需要2-3天时间。

天守阁

大阪城天守阁(DonjonofOsaka)本来是于十六世纪由丰臣秀吉所建,为了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国的诸侯都要参与兴建工程,许多护城河及城郭的石块也是由各地诸侯所捐献而来,并且在三年内动用了数十万名的劳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大阪城外整个长达12公里的石墙,估计约动用了50万块的石块。整个大阪城的建筑结构共分成内城、中城与外城,虽然经过战是内外两道护城河以及两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只是从残存焦黑的石壁仍可怀想当年德川与丰臣交战时的惨烈情形。其它如大手门以及多门箭楼则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颇值得观赏,除此之外,在樱门的部分则有一块约有36帖榻榻米大的石块,更让观者匪夷所思,到底当年是花费多大力气力与血汗才得以镶钳竖立在石壁之上。

通天阁

位于大阪南部地区,始建于1912年,曾以64米的高度成为当时东方各国最高的建筑物,并被视为大阪的标志。1943年突遭火灾被毁后拆除,1956年得以重建,建筑面积超过132000平方米。

世界贸易中心宇宙塔

高出地面256公尺的世界贸易中心宇宙塔(UniverseTowerofWTC),是西日本最高的展望台,同时也是大阪港湾最醒目的标志。在其第55层楼的360度全镶玻璃的展望台上,可以清楚看见淡路岛、六甲山、生驹以及关西国际机场,然而这里最值得观赏的则是夕阳西下的景观,因为一览无遗的大阪湾被用尽力气散发剩余金色光辉的夕阳映照的盈盈生波,大阪港湾来来往往的船只在此时则变成汪洋水面的美丽剪影,此情此景将宇宙塔点缀得无比浪漫。

宇宙塔的51楼设有展览体验室,展览有关海、船、港等知识,还可利用图像周游大阪湾。此楼层并设有商店,展售宇宙塔独创的纪念商品;所设的餐厅可以让游客一边享用美食,一边欣赏灿烂的令人屏息的港边夜景。交通:新区电铁TechnoPort(科技港线)的世界贸易中心站下车徒步5分钟。

道顿崛

大阪南部地区的标志,过去曾是剧场集中区,也是大阪人所谓“吃趴下”饮食文化的发源地。道顿堀街道两旁的各色餐馆和酒吧鳞次栉比,背面则是历史悠久的法善寺小巷,遍布富有日本传统特色的酒馆。

四天王寺

位于大阪南部地区,由日本历史上的文化英雄圣德太子建造,是日本最早受***行政管辖的寺庙,被佛教徒们视为大阪的佛教祭坛,每年都有诸多活动在此举行。四天王寺为日本最古老的官寺,寺内的南大门、中门、五重塔、金堂、讲堂南北侧向一字排开,此即所谓的四天王寺样式,为日本最古老的样式之一,寺院中的堂宇于二次大战被空袭大火烧毁,而于1936年(昭和38年)才以钢筋重新建造。寺院的入口有好几个,除了1985年(昭和60年)重建的南大门以外,还有西门、中之门、东门,但从这一字并列的寺院配置看来,最好是从西门进入,西门(石鸟居)在1294年(永仁2年)建成,为日本最古老的石造明神鸟居(牌坊)。

日本民族集落博物馆

日本民族集落博物馆位于服部绿地公园内的野外博物馆内,以重要的有形民俗文化财产“飞殚白川民家”为首,共有十余栋民家由原所在地移筑于此,包括信浓秋山民家,以及日本近代家和大阪堂岛等地的米藏(存米的仓库)等,屋内展示有各样家具、生活用具。

历史文化

大阪是一座1400年以前人们在此聚集进行交流的繁华城市。被称为“水之都”的大阪,自古以来就凭借河海交汇之优势,与国内及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进行频繁地交往,位于大阪的港口“难波津”是与海外进行交流的重点地区。

七世纪中叶,在大阪建都“难波宫”,它作为日本最古老的城市而久经繁荣沧桑。当首都被迁到奈良、京都等地之后,大阪仍作为与国外进行贸易交往的重要之地,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了近代,它作为物质流通的中心地区,而发展成为一座被称之为“天下厨房”的商业城市。大阪商人所特有的向往自由和努力进取的气质,是大阪的一大特征。净琉璃、歌舞伎等代表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精粹,一直被保存延续至今,同时,被称之为“吃穷”的饮食文化也得到不断发展。大阪划分为26个行政区,城市布局呈方格状,东、西、南北四区为市中心。***机关多集中在东区和中之岛;金融机构、银行多集于今桥、高丽桥、御堂筋等地;公司、商社、事务所集中于中之岛、堂岛等地;梅田、巴顿土层以及以通天阁为中心的新世界三大闹市区,云集著名的剧场、影院、酒店和百货店。

大阪高楼林立、商业繁荣、城市绿化率高。大阪的地下街分上、中、下三层,层层各有自己的特色。在层与层之间,有螺镟形的楼梯相通。还有一条人造小溪贯穿地下街之间,潺潺流水,清澈可见。地下街的两旁,商店林立,餐馆、酒吧间和电影院一个挨着一个。大阪的地下街既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又是一个情趣别致的游览胜地。

政治经济

早在19世纪中叶,大阪城已成为日本的经济中心,如今是一座综合性的现代化工商业城市。全市划分为22个行政区,中心地带是东、南、西、北4个区。北区是市***机构区,有中央大会堂、府立图书馆、《朝日新闻》社等。东区是府级机构、中央派驻机构以及大银行所在地。大阪车站广场前的梅田一带以及以通天阁为中心的新世界,是大阪的闹市中心。沿大阪湾海岸,南起和歌山,西到姬路,是著名的(大)阪、神(户)工业区,这里工厂鳞次栉比,工业生产规模及其产值仅次于东京而位居全国城市第二位,拥有以钢铁、机械制造、金属加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纺织、印刷、食品、造纸和化工为主的轻工业。大阪市的商业经济十分繁荣,全市有10万余家各类商店。在城市的阪急区,还有繁华的地下街。

地下街有5处,分上、中、下3层,宽20至30米,总面积9.2万平方米,内设300多家商店和3个大商场以及4个广场,38个进出口,每天平均流动人口170万。地下街街道纵横交错,商店、餐馆、酒吧、影院林立。一条人工地下河穿流其间,花圃、林园、群雕、喷泉、华光、水花相辉映,小桥卧波,瀑布飞泻,景色优美。4个广场是地下铁的中枢,又是地下街的拐弯处,既是繁华的商业区,又是旅游胜地。

大阪还是一座著名的“绿色城市”。凡是有土的地方,不是种树,就是栽花,或是植草,全城繁华似锦,绿树成荫。马路两侧树木密布,花草点缀,犹如向远方铺展的绿带。家庭院落中那些经过精心修剪的树木花草,更是绰约多姿。

旅游指南美食

美食是大阪的一大特色,当地人常自称大阪为“天下第一厨房”,各国菜式应有尽有。除了老字号的怀石菜,还有大阪寿司、海鲜火锅等,美味小吃更是数不胜数。大阪著名螃蟹火锅是不能不尝的,不仅肉味鲜美、入口爽滑,吃法也颇为讲究。另外,火锅的材料还会依照不同的季节而调整。

风土人情

人们对日本总是有着重精致与次序的印象,大阪在这方面的气味是较淡的,比起东京,大阪少了一些紧张感,多了轻松的气氛。在大阪,人们排队不像东京那样规规矩矩,街上大声说话的人较多,电车上也不那么地安静。大阪人爽朗的个性、乐观的态度,自古以来让大阪充满了活力。大阪人的才智与气魄过去表现在政治上,后来又在商业上有杰出的成就。一个风格多元化的城市,会让不同的外来者有各种不同的感觉。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大阪依然重视传统文化,努力保持原有的珍贵财产,如古迹建筑,下町风味街区等,而能剧、文乐木偶剧、狂言、落语、漫才等代表性传统文艺活动,更是大阪人的骄傲。自古以来,绚丽的文乐,歌舞伎就以道顿掘五座为中心将大阪打扮得多姿多彩。就歌舞伎而言,2004年在大阪的松竹座全体演出者成功地上演了一出关西风的《新春大歌舞伎》。歌舞伎将是大阪很有希望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无形文化遗产的艺术。

温馨提示

出门要带伞。日本是海洋性气候,晴雨不定,带上一把伞有备无患。旅游就带摺叠伞,但是,公干、探亲就最好带长把绅士伞。因为在日本,多数商店门前,甚至私家住宅门旁,都有一个伞筐,把儿长的伞可以立在筐内,而摺叠伞是不能放入伞筐中的。

日本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没有给小费的习惯。因为大饭店、大餐厅的账单之中,已加上了10%――15%的服务费。而计程车如无特别的服务,也没有给小费的必要。至于在美容院、理发馆、酒吧及夜总会等地消费,也都无需付小费

大坂,为什么大阪原来叫做大坂为什么后来要改为大阪

日本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车站及大型公共场所都有自来水喷水口。大饭店、大餐厅都备有矿泉水供客人饮用。

日本的电压为110伏特,(主要是两脚扁插头)。

日本免税店里的小型家用电器质量非常好,价格也很便宜。带些回来馈赠亲朋又大方又实惠。买小件精品玩具,衣服、鞋等也不合算,大多是中国制造,而且贵的惊人。此外,日本的胶卷和相机专用锂电池也比国内贵,出国时可多带一些。日本的百货公司和商店在晚上七点左右就关门了,(只有极少数的开到九点)所以想在晚上逛商场采购几乎不可能。

如果想在日本自己逛街,最好坐捷运,因为它最便宜。日本捷运交通十分发达,捷运线路密如蛛网,捷运站直通高楼底层,供你出行选择的余地很大。日本的消费很高,计程车当然就很贵了。如果自己出钱的话,还是出门坐捷运吧。另外,旅游住酒店,你不会日文,自己出街,最好带一张酒店的名片,方便万一迷路可以搭车回来。

交通

关西国际空港建在海面上,是日本第一家24小时全天候运作的国际机场。机场有多条航线,飞往全国各城市和各景点。从大阪关西国际机场至东京羽田机场需1小时15分钟,关西国际机场至大阪天王寺须30分钟。大阪市内的电车及地下铁都有自动售票机,所有JR车站及地下铁路车站都有汉字及英文拼音的站名提示。本站的站名用比较大的字型标示在中间,前后两站的站名用比较小的字型在下或左右的位置标示。大阪市内有很广阔的市内公交网,不过公共车站内没有英文标示。当旅客乘车时,随即领取公车整理券,代表上车地点的号码,在标示板上可知道必须付的车费。市内计程车很多,车内亮起红灯时,表示空车。乘客依据计程表付钱,不须付小费。晚上11:00-5:00,加收费用。

关西国际空港建在海面上,是日本第一家24小时全天候运作的国际机场。机场有多条航线,飞往全国各城市和各景点。从大阪关西国际机场至东京羽田机场需1小时15分钟,关西国际机场至大阪天王寺须30分钟。

大阪市内的电车及地下铁都有自动售票机,所有JR车站及地下铁路车站都有汉字及英文拼音的站名提示。本站的站名用比较大的字型标示在中间,前后两站的站名用比较小的字型在下或左右的位置标示。大阪市内有很广阔的市内公交网,不过公共车站内没有英文标示。当旅客乘车时,随即领取公车整理券,代表上车地点的号码,在标示板上可知道必须付的车费。市内计程车很多,车内亮起红灯时,表示空车。乘客依据计程表付钱,不须付小费。晚上11:00-5:00,加收费用。

游玩路线

吃货在大阪

在大阪只玩一天就保您快乐无比!

路线:大阪城—心斋桥—道顿崛

先前往大阪城,大阪城作为大阪的象征,1583年由丰臣秀吉创建,现在成为了大阪市民的休闲游乐的首选之地。从天守阁的这个大展望台上俯视四周,您可尽情体味大阪的今日与往昔、它的发展与变化。这里种满了樱花、梅花等各种花卉,是大阪最热闹的赏花名所。(大阪城入城不收门票,天守阁门票价格为600日元,交通方式:JR大阪城公园站、JR森之宫站、捷运谷町四丁目站、捷运大阪商务公园站、京阪天满桥站走路15-25分)。

然后去心斋桥(Shinsaibashi),人们常说“东京有银座,大阪有心斋桥”。心斋桥商店街是大阪数一、数二的令人***高涨的商店街。可搭乘捷运到心斋桥站,从著名的SONY(索尼)TOWER开始,一路逛到大阪著名的大商场--高岛屋(Takashiyama)。

之后在道顿堀(Dotonbori)享受美食,道顿堀是象征著大阪饮食文化“吃到走不动”的发源地。最后前往日本桥电器街,说到能和东京的秋叶原相匹敌的电器街当数日本桥的电器街了。因为这里的店铺非常多,所以除品种齐全外,价格便宜乃此地的最大魅力。

住宿

大阪市是大阪府的首府,同时也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市,另外也是日本近畿地区(又叫关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大阪在住宿类型的选择上当然会很多。在大阪市,住宿类型主要有青年旅舍和经济型住宿,二星和三星酒店的数量最多,四星到五星的豪华酒店数量较少,且主要分布在了市中心的难波及附近地区。二星三星的酒店分布在主要的住宿密集区。大阪的住宿主要以二星、三星酒店为主,而青年旅舍、经济型住宿在邻近的京都市有大量分布。通常在网站预订酒店会享受较大折扣,尤其是高档酒店,折扣力度较大。在大阪选择住宿的时候,靠近景点集中区域或者交通枢纽位置来就近选择住宿通常会比较合适。大阪交通很便利,各种轨道交通密布城区,大阪是日本关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港口城市,水路、航空与各种交通都很容易找到,在这里不用担心交通问题。

美食

大阪烧

大阪烧

日文名为お好み焼き,大阪烧被称为“日本式比萨饼”,是日本庶民的人气小吃。先把和有高丽菜、猪肉片(或其他肉类)、小虾(或其他海味)、鸡蛋及其他配料的面糊放在热铁板上烧烤,烧好后形如煎饼。吃前浇上特制的酱汁、美乃滋、柴鱼片和青葱海苔粉(一种磨碎的干紫菜)。

章鱼烧(章鱼小丸子)

日文名为たこやき,章鱼烧被称之为日本的国粹小吃,它的起源地正是大阪。在和好的面粉和水中加进几块煮熟的章鱼、葱丝及其他材料后,逐一放在圆形小模具里一起烧烤,再浇上特制酱汁,柴鱼片等。趁热吃,皮酥肉嫩、味美价廉。根据大小不同,一份章鱼烧内含有6至12个不等,在大阪各处都能吃到。章鱼烧起源店“会津屋”现在依旧在大阪营业。

河豚火锅

河豚火锅

日文名为てっちり,大阪的一种高级的地方料理,很适合在寒冷的冬季品尝。在金属或陶制的火锅里,放入河豚,海鲜或肉类与新鲜蔬菜、豆腐及其它配料一起炖制成鲜汤。“Tehiri”是一种以名贵的河豚为原料的全套盛餐。先上切得很薄的河豚生鱼片,最后品尝河豚肉与蔬菜炖成的美味什锦粥。

炸肉串

串炸是将切成小块的肉和蔬菜穿在竹扦上后油炸而成的,很受欢迎的平民料理。根据食材的种类,既可蘸辣酱油吃,也可蘸盐、香辣调味料或蛋黄沙司吃。餐馆里“禁止二次蘸酱”的意思是一定不要将咬过的串炸再放进去沾,十分美味。

大阪的人口民族

在江户时代,大阪和江户、京都并列为“三都”,是日本人口最多的都市之一。据现在学者的研究,1650年时,大阪有人口约22万人;1750年时,有人口约41万人。1760年代时,大阪的人口数达到江户时代时的顶峰,之后转入减少。1850年时,大阪的人口有约33万人。1889年大阪设市时,有人口476271人。1920年时,随着市域扩大,大阪市人口增加到2114804人,超过东京成为日本最大都市。1940年时,大阪市有人口325万人,达到战前最高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政府强制民众疏散至农村地区,大阪人口大幅减少。战争结束时,大阪只有人口约110万人。1955年时,大阪市市域再次扩大,加上战后人口返回城市,大阪市人口回升到255万人。1965年时,大阪市人口数达到3156222人,是大阪战后人口最高值。此后由于郊外化的进展,大阪市人口转入减少。2000年时,大阪市的人口减少到2598774人。但是在2000年代之后,大阪府出现人口重新往大阪市内集中的趋势,人口数开始回升。2014年11月时,大阪有人口约268.7万人。

1940年时,大阪市有人口325万人,达到战前最高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政府强制民众疏散至农村地区,大阪人口大幅减少。战争结束时,大阪只有人口约110万人。1955年时,大阪市市域再次扩大,加上战后人口返回城市,大阪市人口回升到255万人。1965年时,大阪市人口数达到3156222人,是大阪战后人口最高值。此后由于郊外化的进展,大阪市人口转入减少。2000年时,大阪市的人口减少到2598774人。但是在2000年代之后,大阪府出现人口重新往大阪市内集中的趋势,人口数开始回升。2014年时,大阪有人口约267万人。大阪共有外国人人口115705人,其中以在日韩国、朝鲜人最多,有72980人,其次则是在日中国人,有26094人。

大坂,为什么大阪原来叫做大坂为什么后来要改为大阪

如果将以大阪为中心的京阪神大都市圈看做一个城市,人口约1877万人,在日本仅次于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约3680万)。

大阪市坐落在日本本州岛西南的大阪湾畔,濒临濑户内海,是大阪府的首府和关西地区的工商业和水陆空交通中心。

到了近代,它作为物质流通的中心地区,而发展成为一座被称之为“天下厨房”的商业城市。大阪商人所特有的向往自由和努力进取的气质,是大阪的一大特征。净琉璃、歌舞伎等代表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精粹,一直被保存延续至今,同时,被称之为“吃穷”的饮食文化也得到不断发展。大阪划分为26个行政区,城市布局呈方格状,东、西、南、北四区为市中心。政府机关多集中在东区和中之岛;金融机构、银行多集于今桥、高丽桥、御堂筋等地;公司、商社、事务所集中于中之岛、堂岛等地;梅田、巴顿土层以及以通天阁为中心的新世界三大闹市区,云集著名的剧场、影院、酒店和百货店。

在以大阪为中心形成的日本四大工业区之—阪神工业地带,有约30个卫星城,产业以机器制造、化工、造船和石油化工为主,工业产值约占日本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始建于1897年的大阪港是日本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共有200多个泊位。大阪湾中的关西国际机场是经过20年填海造岛建成的日本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这个机场1994年9月竣工投入运营,设计年运送旅客3000多万,运送货物140多万吨。除此之外,大阪还有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网以及数条新干线铁路与东京、横滨、名古屋等重要城市相连。因此,大阪也是日本的重要交通枢纽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城市。服务业是大阪经济中占比重最大的产业,其中又以商业、金融业、信息产业等占比重较大。大阪市中心的中央区和北区是大阪的中心商务区,集中了众多企业、政府部门和商业设施。北区的中之岛集中了日本银行大阪支店、大阪市政府、住友生命和关西电力等机构和企业。而北滨则拥有大阪交易所和众多银行、证券企业,是大阪最大的金融区。这两个地区可谓是大阪中心商务区中的核心。大阪站所在的梅田地区和难波地区是大阪南北两大商业核心地区,聚集有众多百货店等商业设施。而连接这两大商业区的御堂筋沿途店铺众多,亦是繁华的商业区。

市内大阪车站广场前的梅田一带、南区的巴顿层以及以通天阁为中心的新世界,是大阪三大闹市区。北滨、今桥一带则是金融中心。此外在大阪市中心的地下还有一座可容纳50万人的“彩虹城”。这里商店鳞次栉比,日夜灯火通明,是驰名世界的地下“不夜城”。和日本其他大都市相比,大阪市是大学数量和大学生人口比例较少的地区。2009年时,在大阪市的大学和短期大学就读的大学生有约32000人,人均大学数在政令指定都市中位居倒数第四,人均大学生人口数更是排名最后一位。大阪市内曾有众多大学,但由于大阪市区面积狭小,加上工场等制限法的限制,众多大学相继搬迁至大阪市以外的地区。但仍有不少大学在大阪市内设置卫星校区。

大阪市内有大阪教育大学(天王寺校区)和大阪市立大学两座国公立大学,以及大阪经济大学、大阪工业大学等私立大学,共计拥有11所大学。在发祥自大阪但现在搬迁至大阪市郊外的大学中,则是以大阪大学、大阪府立大学、关西大学规模较大。其中大阪大学名列日本本土的七所旧帝国大学之列,现在仍是日本教学和研究水准最高的大学之一。关西大学是具有知名度的“关关同立”私立大学之一。在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方面,大阪市现在有306所小学、154所初中和94所高中。古时候,大阪称为浪速、浪华或难波,因濒临濑户内海,自古以来便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重要门户,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4到7世纪,几代日本天皇曾在这里建都(公元313年至412年、公元645年至683年)。据日本史书记载,神武天皇乘船自九州向东航行巡视,到大阪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滚,将此地称为“浪速”,浪华或难波同浪速的意思相近。公元19世纪起,改称为大阪,其原因是附近地区多山,上町台一带坡地面积广大且坡面平缓,在日语里坂作坡解,始称大坂,后来演变为大阪。1583年,丰臣秀吉调集3万民工,大兴土木,花费3年时间,将大阪城建成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用巨石堆砌高大坚固的城墙,有的地方高达10米,成为日本所有古老城墙中最高的。城内修筑了宏伟华丽的宫殿和式样别致的房舍,那黄色的屋顶,镏金的雕梁画柱,充分显示出日本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另外,还在西部低洼处开挖运河,架设桥梁,使大阪获得“水都”、“桥都”的称号。今天的大阪城,是将军秀忠于1620年在原来城池的旧址上重建扩建的,并重修了秀丽巍峨的天守台。大阪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著名的有建于593年的四天王寺古刹,整个寺院有金塔、五重塔、讲堂等40多幢建筑,寺内珍藏的法华经扇面,被视为日本的国宝,原建筑因遭兵乱火灾毁坏,现建筑是1963年按原样重建的。秀吉将军于1583年修建的大阪古城,有护城河和长12公里的城墙,城内的天守阁,高56米,为5层9重建筑,阁内陈列着自公元1568年至1598年桃山时代的美术珍品。建于949年的天满宫,是每年7月24日、25日举天神祭(日本三大祭之一)的地方。还有奈良时代的古皇宫难波宫遗址、供奉古代军神、歌神、海上守护神的住吉大社、平安时代的大会佛寺、江户时代的丹珠阉、明治时代的泉布观等,这些古代建筑使大阪市在现代化气氛中保持着古代风采。

大阪是日本关西地区的流行中心,各种商品极为丰富,购物设施齐全,流通发达。大阪人通常将大阪分为北城(KITA)和南城(MINAMI)。

北城的主要商业区有大阪车站、梅田、北新地、京桥、樱宫等地,其中大阪车站、梅田车站周围集中了不少高档百货店,是高档商品的购物之地,而附近的地下街和大街小巷里有相对便宜的商品。

南城的主要商业区有心斋桥、难波、千日前、黑门市场、天王寺、日本桥、南港天保山地区等繁华购物区。其中难波(NAMBA)车站附近有数家大百货店,邻近难波的日本桥地区是大阪的“秋叶原”,集中了很多电器店和免税店。

梅田购物区

梅田购物区汇集了最新潮和最前卫的商品,周末,大批年轻人聚集在这里的车站过道上,自制“嬉皮”、“爵士”或“嘻哈”,成为大阪独特的现代人文景观。

难波公园

难波公园因融合了公园、艺术等,成为大阪新新人类玩乐购物的据点。

大阪美国村

大阪美国村不仅环境和建筑独特、有趣,还有诸多立体艺术品、壁画等现代感很强的艺术作品。大阪有一套由8条线路总长153公里(不包括与私铁直通区间)的地铁系统,由大阪市交通局运行。如将和私铁直通区间算在内,此系统的覆盖面已到达奈良县,接近京都府。

新干线是大阪市主要的联外交通手段之一。新大阪站既是东海道新干线的终点,也是山阳新干线的起点。市内铁路交通方面,北部的大阪站-梅田站地区和南部的难波站地区是大阪市的两大铁路交通枢纽地区。西日本旅客铁道(JR西日本)的总部位于大阪,也是大阪最大的铁路公司。JR西日本的大阪环状线是大阪的交通大动脉,而大阪环状线、JR京都线、JR神户线等主要线路汇集的大阪站是JR西日本在大阪客流量最大的车站。JR西日本在大阪的其他铁路线包括樱岛线、JR宝冢线、JR东西线、片町线(学研都市线)、大阪东线、关西本线(大和路线)、阪和线。关西五大私铁公司均以大阪作为列车运行中心。梅田站是阪神电气铁道和阪急电铁的枢纽车站。阪神电气铁道在大阪运营有阪神本线和阪神难波线两条线路,主要服务大阪和神户之间的乘客;阪急电铁则运营有神户线、宝冢线、京都线、千里线四条线路,覆盖范围包括阪神间地区、大阪府北部和京都府南部。京阪电气铁道在大阪的据点是京桥站,运营有京阪本线和中之岛线两条线路,主要服务大阪和京都之间的乘客。难波站则是近畿日本铁道和南海电气铁道在大阪的枢纽车站。近畿日本铁道在大阪市拥有奈良线、大阪线、南大阪线三条线路,主要服务大阪和奈良、东海地方之间的乘客。南海电气铁道则在大阪市拥有南海本线、高野线两条线路,主要服务范围是大阪府南部和和歌山县北部地区。南海的子公司阪堺电气轨道也在大阪拥有阪堺线和上町线两条线路,是连接大阪市和堺市之间重要的交通方式。大阪市营地下铁由大阪市交通局经营,是大阪市的交通大动脉。现在大阪市营地下铁包括了御堂筋线、谷町线、四桥线、中央线、千日前线、堺筋线、长堀鹤见绿地线、南港港城线、今里筋线九条线路,其中以御堂筋线乘客数最多。大阪地区的日语方言被称为大阪弁,是日本使用者最多的日语方言之一,也是近畿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方言。过去大阪市内方言亦因市民的职业不同而有区别,但随着市内各地交流的频繁,大阪市内方言已趋于统一。

大阪方言的发音特征有辅音发音较弱、元音则发音较强;较多使用拨音(ん)等。由于大阪文化发达,因此大阪方言通过各类媒体传播至日本全国,更对标准日语产生影响,显示大阪方言是日语方言中活力较强的方言。十日戎

今宫戎神社举办的“十日戎”,每年都会有众多人成群结队的前来祈求家业、生意兴隆。他们在此购买竹枝,以保事业成功。地点:今宫戎神社,日期:1月9日-1月11日。

造币局樱花通道

赏樱是日本任何地方都不可或缺的春季活动。大阪最典型的赏花活动和地点,是造币局附近的“樱花通道”。这里的特别之处是汇集了各种不同种类的樱花——多达131品种共350株。地点:大阪造币局,日期:4月中旬。

住吉节

为纪念圣德太子,每年都要在四天王寺举办纪念活动慰藉亡灵。在龟池上的石舞台上,宫廷的舞蹈和音乐,让你尽享体验历史情趣。地点:四天王寺,日期:7-8月。

天神祭

每年7月24日和25日都要举行具有1050多年历史的天神祭。它和京都的袛园祭、东京的神天祭被誉为日本三大祭日。25日那一天在大川上有100多条大小船只来往。地点:大阪天满宫神社,日期:7月24日-7月25日。

岸和田花车祭

大坂,为什么大阪原来叫做大坂为什么后来要改为大阪

岸和田花车祭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祭拜当地的守护神、祈祷五谷丰收、无病消灾的祭祀节日。地点:岸和田城,日期:9月14日。

秋英花节

在日本,以大波斯菊为首的秋英属花卉被作为季节的象征之一在秋天被观赏。拥有大片花草地的万博纪念公园(1970年大阪世博会会址)则是关西地区主要的观赏地之一。地点:万博纪念公园,日期:10月11日-11月3日。胜尾寺红叶观赏时节

地点:胜尾寺,日期:10月下旬~12月上旬。大阪城3D映射超级彩灯

曾以它宏大的规模而成为热门话题的活动——将立体映像投影在大阪城天守阁的“大阪城3D立体投影”、以及彩灯。地点:大阪城公园,日期:2014年12月13日~2015年3月1日。

财神节

1月9至11日,在大阪市浪速区以及在关西等地的很多神社举办的财神节中,以今宫戎神社的规模尤为盛大,每年有100万香客前来祈求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在这一天,人们买来幸运细竹,向掌管商业的财神(日语称“恵比寿”)祈求生意兴隆。在关西地区方言中被人们亲切称之为“EBESSAN”的“恵比寿”既是商业之神,也是渔业之神。财神节上代表买卖兴隆的饰物“福竹”,人们都喜欢把它带回家,“福竹”上饰有小金币、加吉鱼、米袋等大量喜庆物品。10日当天为主要节日,前一天称为“宵戎”,后一天称为“残福”。如今横跨在道顿堀河上的著名的戎桥,就是当初为了方便人们去今宫戎神社参拜而修筑的。10日这天,要数“宝惠轿”游行队伍最为盛大,轿上载乘着600多人,里面有知名人士、艺人以及负责向游客派发吉祥物的“福娘”等。要想当上“福娘”,需从30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据说被选中当上福娘,求婚者会络绎不绝,所以它也成为女孩子身份的一种象征。当日早7点,出售加吉鱼的“朝市”也要开市,因为在日本加吉鱼是要在特殊日子里品尝的“喜庆之鱼”。此外,寺院内还有鳞次栉比的销售不倒翁、招财猫等幸运吉祥物的商店。特色演唱会

大阪的特色演唱会每年旅行旺季的时候,也特别会多加场次。演唱会基本上会从下午5点钟开始。

相扑比赛

相扑,古称素舞,起源于中国的汉代,由两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直至西元七世纪,在允恭天皇的葬礼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国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认为是中国相扑首次传入日本,对日本原有的相扑造成一定影响。后来成为为日本的国技的日本的国际性的武术、格斗和体育运动。作为专业竞技项目,在日本国内称作大相扑。

为什么大阪原来叫做大坂为什么后来要改为大阪

古时候,大阪称为浪速、浪华或难波,因濒临濑户内海,自古以来便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重要门户,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4到7世纪,几代日本天皇曾在这里建都(公元313年至412年、公元645年至683年)。据日本史书记载,神武天皇乘船自九州向东航行巡视,到大阪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滚,将此地称为“浪速”,浪华或难波同浪速的意思相近。公元19世纪起,改称为大阪,其原因是附近地区多山,上町台一带坡地面积广大且坡面平缓,在日语里坂作坡解,始称大坂,后来演变为大阪。

大阪的历史沿革

大阪市历史悠久,在森之宫附近发现的遗迹证明大阪自绳文时代中期就开始有人居住。古坟时代时,大阪地区因河内湖的湖水淡化变得适合耕作。加上临海的地理环境使得大阪成为贸易港口。

在5世纪时,仁德天皇在大阪修建了难波高津宫。

593年时,圣德太子在大阪修建了四天王寺,这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7世纪中期,在大化改新之后,当时的政府在大阪修建难波长柄丰埼宫(难波宫),定大阪为难波京,大阪曾一度是日本的首都。虽然天皇实际在难波京居住的时间很短,然而难波宫一直得到了保留。

直到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难波京亦完全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但大阪仍拥有四天王寺和住吉大社等宗教建筑和港口,是当时近几地区较为重要的都市。1496年,本愿寺莲如在大阪修建石山本愿寺。石山本愿寺附带有庞大的寺内町,聚集有众多人口。当时,上町台地尖端有一个称为小坂的地名,这就是“大坂”的语源。其后,御坊周围发展成为寺内町,奠定了现今大阪的基盘。

在战国时期,大阪是兵家必争之地。1570年开始,织田信长和石山本愿寺之间爆发了长达10年的石山合战,最后两者讲和,信长退出本愿寺。不过信长在退出本愿寺之前烧毁了本愿寺的建筑。1583年,丰臣秀吉在旧石山本愿寺的土地上修建大坂城,以大阪作为其统治的中心城市。

江户时代,从一片焦土中复兴的经济都市大坂成为驰名全日本的“天下厨房”。当时,大阪成为集散全国物资的“流通据点”,并成为开展国际贸易的日本最大的经济都市,堂岛稻米市场的行情被作为全日本行情的标准。

1868年,大阪正式开港,并在川口地区设旧川口居留地供外国人居住。外国人带来西洋的最新文化,使得大阪开始进入近代时期。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之后,新政府将造币厂和炮兵工厂设在大阪,其中大阪造币局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造币局。

1899年,大阪正式设市。

1903年,大阪市电开始通车。次年,民营业者开通了公车路线。大阪的交通亦进入近代化时期。

19世纪末期开始,随着重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大阪逐渐由一座商业城市变为工厂林立的工业城市。

1903年,大阪举行第五届内国劝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是日本首次使用彩灯照明的博览会,一时引起轰动,也显示出大阪的摩登的景象。

1925年,大阪市在和附近的数个町村合并之后,面积以及人口都成为日本排名第一的都市。

1956年,大阪市成为首批政令指定都市之一。

1970年,大阪市郊的吹田市举办了世界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