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和吏的区别:官管辖治理一方百姓,官更像是政治家:小吏视官员为骡子,胥吏在本衙门的官员面前,未必都买官员的账:主官和属官好比骡子,文选司掌管官员的任命、调动,文选司的官员都是有权有势的所谓“人民网——吏比官贵”百度百科——官吏(古代官员)大吏的造句1、大吏廉洁,不过大吏过严罢了,4、松筠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边疆大吏、驻藏大臣,晚清大吏张之洞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实践:
小吏和大吏有什么区别
官和吏的区别:
1、身份上:
官:上等身份,他享受人民的服务。官是正职,即长官,有品级(一品、二品、三品等),官由中央统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因此官都是“国家干部”。
吏:下等身份,服务于官员,虽然在衙门里做事,但还是相当于百姓。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招聘,因此吏只能算作官府中的“服役人员“。
2、事业晋升上:
官:都是进士、翰林出身,学识好,只要是在任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一般三年一次考核,都能得到官职的提升。
吏:无法像官那样步步高升,只能不断地加强自身技能,为官员服务,以求得到赏识。
3、工作上:
官:官管辖治理一方百姓,根据自己施政理念发号施令。对比与今日,官更像是政治家,他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执政理念。
吏: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的”官员“服务,帮助官员出谋划策,落实官员提出的政策。对比于今日,吏则是技术专家,通过自己的技术经验将上司的计划一步步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
4、工作稳定性:
官:官是三年一任,清代地方官平均一任只在一年半左右。官员是外来的,等到任期已满,就要调职去另外的地方做官,这也防止了官员鱼肉百姓的情况发生。
吏:吏是本地的人,熟悉当地的风俗人情,可以为新上任官员提供帮助,只要能得到官员的认可,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官”就是朝廷或者国家的治理者。“吏”只是各级官员从属,既是朝廷或者国家的服务者,也是官员们的服务者,或者在本质上也就是一个“民”。
扩展资料:
小吏视官员为骡子:
胥吏在本衙门的官员面前,无不卑躬屈节,低三下四,唯唯诺诺,一副奴才的样子。然而其内心,未必都买官员的账。在背后,对官员表示不屑的,表示鄙夷的,则大有人在。
清人朱克敬在《瞑庵杂谈》一书中,谈到了胥吏背后的狂言:“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恽世临,是清代道光年间进士,曾先后任长沙知府、湖南巡抚。”
中进士前,他偶尔去北京一家酒馆喝酒,听到一名胥吏对人说,官场就像一辆车子,我等吏人好比赶车的人,主官和属官好比骡子,我们鞭子一挥,叫他们向左他们就向左,叫他们向右他们就向右。恽世临听了,心中暗暗“怪叹”。
不久,恽世临考中进士,由翰林改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文选司掌管官员的任命、调动,是“跑官”的人要跑的一个部门。
文选司的官员都是有权有势的所谓“热官”,该司的胥吏们也架子大,贪欲大。他们曲解“选法”,即选拔官员的法规,营私舞弊,敲诈勒索地方官员,因而暴富。
参考资料:人民网——吏比官贵:古代官场怪象的现代警示(2)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官吏(古代官员)
大吏的造句怎么写
大吏的造句
1、大吏廉洁,小吏则自然效法。
2、那家人听了,倒道南令本不为已甚,不过大吏过严罢了。
3、我的祖太爷当初虽不是出将入相,但也属晚清的封疆大吏。
4、松筠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边疆大吏、驻藏大臣,他对清王朝的边疆治理做出过较为卓著的贡献。
5、在近代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反洋教运动中,晚清大吏张之洞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实践。
6、将军衙署按清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格式建造,位居绥远城中心西北处,是当时城中最大的建筑群。
7、与之前的治黄大吏不同,林则徐做事认真,严谨务实;他痛恨渎职,对此类人等严惩不贷。
8、他家祖上曾经有人出任过封疆大吏.
9、作为晚清封疆大吏的周馥,对山东黄河的治理尤为重视。
10、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
11、且身为封疆大吏,必有经文纬武之才,博古通今之识,庶能不动声色,措置咸宜。
12、寓居上海的这批清末高官大吏名流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含金量,可谓是硕学鸿儒、大师精英。
13、诸位请起,大家都是封疆大吏,国之干城。
14、成为贡品之后,“地方大吏岁必采摘,而售者往往以伪乱真”。
15、白狼国伏燕州的行政督事,封疆大吏。
16、100年前,晚清的封疆大吏、两湖总督瑞征因为在租界的地盘随地小便,被洋人捉去罚款。
大吏的解释
大吏的解释
[localgovernorinfeudalChina]
指大官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详细解释(1).大臣;大官。《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宋苏洵《上皇帝书》:“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2).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清薛福成《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骆公督四川,凡滇、黔、陕、甘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谘之。”(3).指部将。《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曹操注:“大吏,小将也。”
词语分解
大的解释大à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吏的解释吏ì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部首:口。
大都督府长史是做什么的
大都督府长史是大都督府二号(相当于今正职的市长)人物,因大都督府在唐代比较重要,所以其大都督多为皇帝任命王爷的赠官(现代话就是挂职不能到任的),或是给开国功勋和重要大臣追赠官职(死后赠官),因而大都督府及其管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实际上由大都督府长史总理大都督之职。以唐代荆州大都督府大都督和大都督府长史为例,具有实权的大都督仅:河间郡王李孝恭(李世民堂哥)、荆王李元景(李世民的六弟)、宰相李靖(他既任荆州长史又任荆州刺史的人)、武则天父亲武士擭(任三年病逝于荆州任上),唐玄宗子永王磷四、五人而已,其中李靖与李孝恭平定萧氏政权后即改扬州大都督和长史,因此李靖荆州刺史也断定是赠官。除此之外,荆州大都督基本上是赠官如:唐太祖女婿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宋国公萧禹、加上上述的李孝恭和李靖唐初二十四名臣中有五人被授荆州大都督(俗称:都督),而五人中只有两人是有实权的,三人被追赠的。被追赠的有宰相职历的大都督有六人分别是:唐休景、韦巨源、苏瑰、高季辅、郝处俊、崔知温。而任荆州长史有宰相职历的有:张柬之、苏良嗣、张说、韩朝宗、杜暹、张九龄、张镐、吕堙、杜鸿渐、李岘。因此,大都督府长史是比较有名望和实权的地方官员,其地位并不是很高,官品还是以荆州大都督府为例,一般是从三品或从四品,当然荆州长史也有兼任其他地方官职,如:韩朝宗任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山南道采访使;李岘任江陵府尹兼御史大夫,山南道、岭南道、江南道、黔中道采访使。大都督长史名义上是大都督府管辖州郡的二号长官,实际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直辖市市长代理市委书记和军区司令的地方官。说了怎么多,其实很简单的说,长史就是地方的封疆大吏,是大都督属官,大都督幕僚首领,没有大都督一切事务由长史定夺的官员。
大吏是什么意思
大吏,读音dàlì,汉语词语,意思为大官。
详细解释:(1).大臣;大官。《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宋苏洵《上皇帝书》:“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
(2).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清薛福成《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骆公督四川,凡滇、黔、陕、甘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谘之。”
(3).指部将。《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曹操注:“大吏,小将也。”